中国知青终结                20“中国潘”  


            

  一场大雨过后,春城昆明阳光明亮,空气湿润清新,我跟梁晓军坐在他家的院
子里等人。

  我看见一缕碧绿的阳光像小溪一样从葡萄架下流淌下来,醉人的泥土和草叶芬
芳像水雾一样在雨后的楼房峡谷中悄悄弥漫,这座经主人精心打造的小院如同微型
的热带丛林景观:树木葱茏,盆花叠翠,藤蔓密布,小鸟啁啾。

  这时门铃响了,一个剪短发的红衣女孩穿过七月的阳光径直向我走过来。

  说女孩也许不大准确,但她无疑是个明亮的女子,脸膛红扑扑地放着光。

  我们彼此做了介绍她就是我正在等待的客人,金三角大名鼎鼎的游击队英雄
“中国潘”的妹妹,传奇女兵潘东旭。

  许多老知青都怀着崇敬心情向我介绍这对英雄兄妹的传奇故事,我看见眼前的
妹妹小潘更像个稳重的女律师,或者女教师,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的来历,我怎么
也不会把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都市女性与血肉横飞的游击战场联系在一起。

  小潘说,她如今常常返回金三角,当然不是打游击,而是做推广文化教育的慈
善事业。她说自己这种志愿者的行为源于对英雄哥哥的怀念。

  小潘说:我相信天底下所有妹妹都崇拜哥哥,这种崇拜是天生的。我哥哥潘国
英是我的人生榜样,他永远活在妹妹心中。

  我看见小潘眼睛里已经泪光闪烁。

  潘国英,云南腾冲中学初一学生,生于1952年,1968年10月越境当
兵,是当时境外游击队中年龄最小的知青战士。我问妹妹小潘:你哥哥为什么不肯
好好下乡呢?那时候知青都在乡下劳动,他如果随大流的话,以后不是可以招工回
城,参加高考和上大学吗?难道国内的和平生活比起战乱不是更值得珍惜吗?

  小潘叹了一口气,她说:个人命运总是渺小的,那是个动乱和狂热的“文革”
年代,谁有先知先觉,能预知我们国家许多年后将会走上一条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
的道路呢?何况当年我们父母都是错划“右派”,右派孩子能有什么前途吗?




  许多老知青评价说,潘国英是个与众不同的青年,他的身上有一种惊世骇俗的
反叛精神,一种独立不羁,蔑视平庸和捍卫自由的英雄主义气概,用那个时代的评
语来说就是骄傲自满,自由散漫,脱离群众和知识分子狂热病。本来游击队有纪律,
不许擅自开枪,不许打猎,不许枪声扰民,可是已经当上排长的潘国英偏要在驻地
打野鸡,而且还要当着连长面开枪。

  他的战友解释说,潘国英并不是有意蔑视游击队纪律,他实在是个心高气傲和
刚直不阿的青年,视荣誉为生命,他打心眼里看不上那个头脑简单心胸狭窄的连长,
结果被当场撤职当战士。

  潘国英生前战友,昆明知青常春光对我回忆说:1969年我参军来到侦察班,
侦察班都是知青,班长就是潘国英。他看上去模样很嫩,完全是个大孩子,但是他
的神态却很老练。他所以引起我的注意完全是因为他那种出类拔萃的军人气质,好
像他天生就是个职业军人。他腰间挎一把雪亮的景颇长刀,居然打着绑腿,那时候
游击队天天行军打仗,但是上级并没有要求打绑腿,我们从前只在电影上见过绑腿。
班长向我们解释说,打丛林战游击战主要依靠两条腿,打绑腿能够有效减轻腿部疲
劳,防止静脉血管曲张。后来我们侦察班人人都打起绑腿来。


 

                                 下一页  回目录  秋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