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尚斌归档 接下去我问自己,执教万达47场不败的迟尚斌是否将成为新一代中国足球教练 的代表人物呢?答案并不那么清楚,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很多条件,而最根本的条 件是迟尚斌必须亲自试一试,他只能用带领国家队的实绩去写出答案。我的疑问因 此产生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中国真的要四年一回四年一回地进行试验吗?我们 对人的生命真的就如此不负责任吗? 我们已经试了四十年,再试下去实在于天地良心有违,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丢掉 狭隘的民族主义去寻求更接近胜利的钥匙。为了这个,我们当然要首先心平气和地 看看迟尚斌和他的同辈。 中国的年轻一代教练中,有迟尚斌、殷铁生、李虎恩、余东风、贾秀全和郭亿 军、左树声,他们中间最成功者当属迟尚斌。这中间贾秀全和迟尚斌有在日本踢球 或执教的经历,这或许是他们比其他人更惹人注目的原因。贾秀全带着八一队的娃 娃兵连年保级成功,他最大的优势是把八一队变成了甲级球队中最顽强的球队,这 表明贾秀全在防守方面有最好的心得,如果他的球队有更强的中场和前锋,他夺取 联赛冠军不会让人意外。迟尚斌接手大连万达之后便能让球队保持不败,也说明他 确实有过人之处。其他的教练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出更大的才华,李虎恩和左树 声都应该是失败者,余东风和殷铁生的执教能力都很平庸,余东风尤其平庸,而郭 艺军则属于小学生刚入学堂,还处在启蒙阶段。扳着指头数下去,居然只剩下迟尚 斌有话可说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迟尚斌比戚务生年轻,比殷铁生年长,这是最 佳的过渡年龄,应该最有效地连接上下两代同行。迟尚斌还有他的师弟们不具备的 资历:在国家队踢球12年,当了8年国家队队长;退役后先是到北京部队任了三个月 主教练,然后入北京体院教练员专修科;1987年去日本,期间曾执教过日本松下电 器青年队。我们还发现,迟尚斌其实和徐根宝、戚务生、胡之刚、高丰文一些半元 老式人物都是队友;从1972年到1976年迟尚斌一直和戚务生、胡之刚在一起踢球, 他的资历比陈熙荣、容志行都要深。迟尚斌在国家队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也 就是说,迟尚斌的特殊经历使他很难被划入任何一代教练,迟尚斌因此在现代中国 足坛上注定要占据特别的位置。在这段话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必须把迟尚斌从“年 轻一代教练”中剔除,也须把他从老教练中剔除,他变成了最特别的一个人。 按中国特色选拔接班人,迟尚斌毫无疑问是最有竞争力的。比起徐根宝李应发 刘国江,迟尚斌有年龄优势;比起陈熙荣贾秀全殷铁生,迟尚斌有阅历优势。 最主要的,迟尚斌有冠军教练的业绩,选拔国家队主教练,这是最有分量的硅 码。至于金志扬,他的确差得很远呢。足协杯无论怎样都算不得石破天惊,没有外 援之前的国安队在十二支甲A中充其量是一支善爆冷门的球队,而这种球队本身就是 主教练性格的写照,国家队最需要的是稳定发挥水平,怕就怕抽风一样时好时坏。 我想戚务生之后就该是迟尚斌了,这也是我来大连的决定性原因。我非常想见 一见迟尚斌,听一听这个人对足球的谈论。俗话讲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一个人的 说话你总是可以发现一个人到底是怎样的水平,怎样的心思。但迟尚斌一直随戚务 生带国家队备战,我根本没有机会。我只能去研究大连的那套丛书,更仔细地去看 迟尚斌的那本英雄传。 我只能说非常失望,我没能发现迟尚斌在执教万达队中的过人之处,他的做法 他的事迹只是因为夺了冠军才让人注目,否则就变得非常普通。我很想知道迟尚斌 有怎样的足球思想,但看不出来;我很想知道冠军教头的胜负观,也没有;我更想 知道迟尚斌如何看待中国队屡战屡败,还是没有。我只好把这些书籍搁在一旁,我 只能自己去思索一番了,我只能依照一般性原则去考察迟尚斌了。这是相对科学的 方法,只是相对科学,迟尚斌的特殊性一旦完全展示出来,这个科学就失去了可依 赖性。但我确信这个规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这种统治思想将是时 代精英们的精神核心。你很难说迟尚斌不是中国足坛中的精华部分,他不可能挣脱 时代的烙印。 迟尚斌代表国家队打了将近三百场国际比赛,他当球员期间国家队换了几任教 练,先是年维泗,再是任彬,再是张宏根,又换成年维泅,再换苏永舜,最后又是 张宏根。真刀真枪打世界杯是苏水舜,那是迟尚斌运动生涯中最激动人心最刻骨铭 心也是最悲痛无奈的经历,此后的迟尚斌便东渡去日本。我们无法知晓迟尚斌从19 81年的经历中得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有一点是不用猜疑的,迟尚斌不会服气, 因为中国队是被人暗算而遭淘汰的。那时的中国队在亚洲是一流球队,日本和西亚 乃至韩国都不是中国的必然障碍,那时的中国队只是因为缺乏大赛经验,缺乏对付 英式打法的经验。迟尚斌如今重返故里,他的志向不会单纯到只是报效父老乡亲, 他肯定还有更高的目标。国家队急召他辅佐戚务生,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但迟尚 斌还是去了。这表明了迟尚斌要最终成为新一届国家主帅的雄心。可以这样讲,迟 尚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辅佐戚务生获得执教大赛的经验,这种经验和当球员的经验 不可同日而语,它将成为一个教练员日后执教的最宝贵财富。我甚至善意地想中国 足协决策层也有相同的想法,也就是说中国足协压根就没有准备中国队这一次进军 法兰西!其他人也没有设想过中国队会冲出亚洲诸强的包围,他们只是尽可能做得 更好些,从新的角度去总结失利的教训。 我正逐渐接近迟尚斌的故事的核心,他是在中国足球四十年没有进取的情形下 回到祖国的,迟尚斌是在一种不服气的心理支撑下执掌万达的,他是在把万达作为 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跳板的心境下进入国家队教练组的。核心是迟尚斌为了自己 的目标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这个核心将决定迟尚斌在万达47场不败之后将给中 国足球贡献什么。简单说:他能否带领中国国家队取胜亚洲请旅,实现中国足球历 史性的飞跃。 迟尚斌只是不服气,但他同样缺少成功的准备,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准备。这便 回到了中国足球自身的结症上来,我们共同缺乏的是大赛的经验,更缺乏大赛取胜 的经验。迟尚斌也不能例外,他也很难从这个失败的怪圈里挣脱而出。 在日本的八年,无疑是迟尚斌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迟尚斌对生活的认识和 态度在这八年中肯定有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并不是一朝之间就突然升 华的,但人生的转折却往往在一瞬间就完成了。 迟尚斌在这八年中的内容是外人无法猜度的。但仅从公开示人的材料中也不难 看到迟尚斌确实比他的众多中国同行更多地体验了生活本身的残酷。和汪嘉伟不同, 中国男排在亚洲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亚洲最有魅力的汪嘉伟比中国足球队队长更容 易得到日本人的承认;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两个中国球员都是只身在异邦奋斗, 都能体会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这种特别的体验会使他们比任何一个身在故乡 的中国人都更加珍视自己的祖国关心自己的祖国。和汪嘉伟一样,迟尚斌肯定也注 意着国内的同行,区别在于日本的排球在亚洲很强,日本的足球在日本刚刚起步。 这种区别使他们所获取的营养会有差距,因而汪嘉伟更有条件带领中国男排重夺亚 洲排坛的霸主。迟尚斌缺少条件,首先是因为中国足球在八十年代后并没有大的进 步,相反,和亚洲强队的距离有拉大的趋势。迟尚斌所面临的足球环境比十几年前 要好,但他面对的足球却已经丧失了必胜的信心。迟尚斌在自己的储备尚且不足的 情况下想有大的作为无疑是不现实的,他的命运和他的年龄一样,注定只能是过渡 角色。 万达在国内足坛的地位肯定是不容动摇的,这个球队中有国内最好的前锋,也 有最好的右前卫和右后卫、盯人中卫,还有最有竞争力的自由人。队中的郝海东、 张恩华、孙继海、李明、徐弘,都是现投国家队的中坚力量,没有了这些人,中国 国家队便毫无竞争力。遗憾的是这些球员在迟尚斌接手万达队之前就已经是最好的 了。孙继海是个例外,迟尚斌是他的发掘者,后者给了孙继海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孙继海的脱颖而出证明迟尚斌的胆识和独到的眼光,孙继海正成为未来中国球员中 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这种球员在世界足坛中也应该是难得人才,如果能早日投身更 高层次的足球环境,孙继海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中国国家队的顶梁柱,并且有希望 带动起一个时代的中国球员。依靠这样一批国家队最好的球员,加上引进的外援, 迟尚斌没有理由不出好成绩。在这一方面,他显示不出比徐根宝、金志扬更高一筹 的实力。我们完全可以做这种假设,换了徐金二人,照样可以使万达在中国足坛称 雄。记得万达在成都客场胜四川之后四名国脚曾夜出不归,被发现后有人放言道: “你们想不想干了?”这应当是足坛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从来没听到过队员 这样质问教练的,即使罗纳尔多也不敢如此放肆去质问国际米兰教练西蒙尼。但万 达球员这么干了,一方面表明我们的球员狂妄无知,另一方面也说明迟尚斌缺乏强 有力的服人力量。国内赛场是检验迟尚斌唯一的场所,但这个场所又实在很难检验 出一个教练员的真实才能。我们不是足球的独立王国,我们只能在同外国人的较量 中才能知道自己。迟尚斌太缺乏这方面的资本了,他执教的万达只和泰国惧乐部冠 军队打了两场,首场比赛的那种反败为胜不知为什么没有让人信服的东西,朝鲜裁 判似乎在球场上表演朝中友谊万古长存,他简直成了万达队中最有杀伤力的一员。 泰国队输得不服气,但迟尚斌这时候已经随着国家队去英格兰寻找胜利的阵形去了。 在大连,迟尚斌的人缘很好。大约是因为迟尚斌生为长子,从小就养成了宽厚 待人的品格,所以迟尚斌在人们心中是大好人的形象。《英雄无语》中列举了迟尚 斌在日本时的助人义举,也有在万达为球迷办事的义举,还有诸多义举。迟尚斌的 确是一个很仁义很忠厚的人,这也许是他能够统领冠军队的人格威力,但我更想知 道他的执教思想。有关文章和书籍介绍过他的训练课程,训练比具体的比赛更容易 摸到一个教练员的足球思想,但我看到的东西都不能说明迟尚斌比他的中国同行更 强。于是我想到了大连市长的评价,他说有一个迟尚斌就不怕。我很想知道这个市 长对足球懂得多少,他凭什么这样肯定迟尚斌。后来我看到了市长的文章,他说: “原来我对足球了解不多,但这十年来受大连人的感染,我也越来越喜欢。”也就 是说市长并不真的是足球行家。他还说:“如果问我为什么喜欢足球,其实很简单, 大连人民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我终于听懂了,市长对迟尚斌的评价我们大可 不必过分认真。至于市长把足球升华为一种精神,应该是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 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达,很有政治家的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