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书库 > 你在今天还在昨天 > |
我的小学(2) |
|
“梁绍生,你别跑了,你要把老师累坏呀!” 我终于不忍心地站住了。 她跑到我跟前,已气喘吁吁。 她说:“你不想上学啦?” 我说:“是的。” 她说:“你才小学四年级,学这点儿文化将来够干什么用?” 我说:“我宁肯和我爸爸一样将来靠力气吃饭,也不在学校里忍受委屈了!” 她说:“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将来也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我说:“那我就当一个不好的工人!” 她说:“那你将来就会恨你的母校,恨母校所有的老师,尤其会恨我。因为我没能规劝你继续上学!” 我说:“我不会恨您的。” 她说:“那我自己也不会原谅我自己!” 我满心间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哇的一声哭了。 她抚摸着我的头,低声说:“别哭,跟老师回学校吧。啊?我知道你们家里生活很穷困,这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和羞耻的。你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一位老师都喜爱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才是啊!” 我只好顺从地跟她回到了学校。 如今想起这件事,我仍觉后怕。没有我这位小学语文老师,依着我从父亲的秉性中继承下来的那种九头牛拉不动的倔犟劲儿,很可能连我母亲也奈何不得我,当真从小学四年级就弃学了。那么今天我既不可能成为作家,也必然像我的那位小学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一位会讲故事的母亲和从小的穷困生活,是造成我这样一个作家的先决因素。狄更斯说过——穷困对于一般人是种不幸,但对于作家也许是种幸运。的确,对我来说,穷困并不仅仅意味着童年生活的不遂人愿。它促使我早熟,促使我从童年起就开始怀疑生活,思考生活,认识生活,介入生活。虽然我曾千百次地诅咒过穷困,因穷困感到过极大的自卑和羞耻。 我发现自己也具有讲故事的“才能”,是在小学二年级。认识字了,语文课本成了我最早阅读的书籍,新课本发下来未过多久,我就先自通读一遍了。当时课文中的生字,标有拼音,读起来并不难。 一天,我坐在教室外的楼梯台阶上正聚精会神地看语文课本,教语文课的女老师走上楼,好奇地问:“你在看什么书?” 我立刻站起,规规矩矩地回答:“语文课本。” 老师又问:“哪一课?” 我说:“下堂您要讲的新课——小山羊看家。” “这篇课文你觉得有意思吗?” “有意思。” “看过几遍了?” “两遍。” “能讲下来吗?” 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能。” 上课后,老师把我叫起,对同学们说:“这一堂讲第六课——小山羊看家。下面请梁绍生同学先把这一篇课文讲述给我们听。” 我的名字本叫梁绍生,梁晓声是我在“文革”中自己改的名字。“文革”中兴起过一阵改名的时髦风。我在一张辞去班级“勤务员”职务的声明中首次署了现在的名字——梁晓声。 我被老师叫起后,开始有些发慌,半天不敢开口。 老师鼓励我:“别紧张,能讲述到哪里,就讲述到哪里。” 我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开口讲了:“山羊妈妈有四个孩子,一天,山羊的妈妈要离开家……” 当我讲完后,老师说:“你讲得很好,坐下吧!”看得出,老师心里很高兴。 全班同学都很惊异,对我十分羡慕。 一个穷困人家的孩子,他没有任何值得自我炫耀的地方,当他的某一方面“才能”当众得以显示,并且被羡慕,并且受到夸奖,他心里自然充满骄傲。 以后,语文老师每讲新课,总是提前几天告诉我,嘱我认真阅读,到讲那一堂新课时,照例先把我叫起,让我首先讲述给同学们听。 |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秋早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