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文集
家乡的小枣 枣有多种吃法。枣可以入菜,当然也可以有多种做法,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 的吃法,这样的做法。 一般用枣做菜,枣只是陪衬,比如红枣煨肉,枣只是肉周围一圈的护兵,将军 肯定还是中间昂昂乎的肘子肉。在家乡沧县吃的这道菜,却是全部用小枣做成的。 一盘端将上来,红扑扑的,玛瑙一样层层叠叠全是枣,只有将枣去核后,中间塞上 的一层粘面,使得这道菜红白相间,色彩多了一份明快,再浇上一层拌有桂花的浓 汁,又使得这道菜玲珑剔透、晶莹透明,多了一份浓郁的香味。 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 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粘面,就更有嚼头。粘面中不用加糖,小枣本身 就足够甜的了。北方人都爱吃粘面,有了这层粘面,绵绵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 还乱的回味。 我是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对它情有独钟。和我一起来的全家人也 是如此,不一会儿竟将这盘菜风卷残云一般吃得只剩下了盘子底。主人见我们喜欢 这道菜,又特意要了一盘,这一盘依然被我们津津有味地吃光。 这道菜的名字叫做“心系枣乡”。这名字起得直白了些,却是这里的人们一份 心情。书记告诉我,在沧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这里是枣乡, 名副其实。 家乡即枣乡,打我小时候记事时起就知道。虽然,父亲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 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不知多少次提 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唇、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家乡人从老家给他带 来小枣,是让他最高兴的事了。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 来的,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对于我来说,虽然一眼认不出来,看不出它 和其它地方的枣的区别来,但只要吃上几颗,就会和别的枣判若两人般分的清爽。 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但那枣吃起 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枣多出的唯一优势。有 一阵子在北京到处卖一种叫做伊拉克蜜枣的,足够的甜了,父亲说甜得鼻句嗓子, 哪里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 家乡的小枣,一直弥漫在父亲的回忆里和对我们的絮叨里。父亲自年轻时离开 沧县四十多年之中,只回去过一次老家,没给我们带回别的什么东西,但没忘记给 我们带回家乡的小枣。所以,沧县小枣的影子和味道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那里有 父亲的一份乡情,也有我的一份朦朦胧胧的乡情。虽然,还没有到过家乡;即使, 离家乡还很遥远;有了这小枣,家乡便像是会飞的云一样摇曳在眼前了。有诗人曾 经说过乡情是一枚邮票,对于父亲和我,乡情只是家乡的小枣。 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 家乡热情的主人告诉我这道菜的做法:先将小枣用开水煮一下,去掉土腥味, 让枣肉蓬松;再去核过油炸一遍;然后在中间塞上粘面烹调;最后浇汁起锅。做法 并不复杂,但想出做这道菜的人,确实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创造。 回到北京,照这种方法,我如法炮制,也做了这样一道菜。枣是从家乡带回来 的,方法是有条不紊一点不差,也就是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那 天在沧县吃的不一样。真是怪了,莫非真是桔易地而成枳? 其实,在沧县吃过那道菜之后的第二天,在沧州市里吃饭,有一道也是用枣做 的同样的菜,味道就已经是大不一样了。虽然,离沧县只有一步之遥。毕竟那是在 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