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文集  附录           她在振翅飞翔了 


          
                                  ——读《北极光》

                                  梅朵

  进攻!是一次有声有色的胜利进攻!她把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特别是弥漫在我
们青年思想中,表现得那么趾高气扬、志得意满的市侩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击了个粉碎。尤其是她在这被击溃的阵地上,高高地插上了我们自己的旗帜,插上
了我们自己的闪耀着理想与青春光辉的旗帜。
  她胜利了!她让我们幻想着、向往着的北极光,终于在我们现实生活的上空,
带着它的奇异的、无比美丽的光华出现了!
  但是,为什么要用进攻两个字呢?难道它和张抗抗写的《北极光》的风格相称
吗?难道它和作品中飞扬的洁白的雪花、和情思中闪现的童话的色彩,和行文中散
溢着的温暖的气息,以及字里行间流漾着的女性的柔美能够连接在一起吗?不能啊!

  但是,如果你再思考一下,不仅思考,而且以你的心去感触吧?那么你将会透
过洁白的雪花、童话的色彩、温暖的气息、女性的柔美,而被她那凌厉的笔锋、鞭
挞灵魂的力量所震惊了!
  其实,要让《北极光》的作者,一个经受过象战争的烈火那样严酷、但比战争
还要复杂得多的十年内乱的旋风袭击的人,继续单纯地对待生活,而不进行深沉的
思索、执着的追求。那是不可能的,这也不自然地形成了《北极光》的风格,使其
温柔中奔腾着感情的巨流,细致中横卷着思想的锐气。于是我们好象听到了行军在
雪地上的进攻的步伐的声音!
  我们的作者本来就是和她的同代青年一起从泥泞、血泊中滚过来的。她和他们
的命运相连、呼吸与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可以从张抗抗的作品中听到我们这代
的青年的脉搏跳动的缘故。而《北极光》,则更为深刻、更为有力地揭示出了他们
的心灵,写出了他们的沉沦和苦恼、奋发和追求。她当然无意在一部作品中网罗形
形色色的青年的行状,但她所着力描写的芩芩、傅云祥、费渊、曾储这四个人物,
却确实让我们听到了潮涌在我们年青一代胸臆中的声音。她当然也无意在此展开广
阔的生活画卷,然而从这些心灵中发出的叹息、喧闹、辩白、欢笑,则确实回荡着
历史的哀痛、现实的噪音,时代的呼唤;让你从这些心灵的交响中,感到那生活的
长河,正由过去向着未来浩荡前进。
  我们说:她就是要写心灵,这当然不是说作者不注意人物外貌的雕琢、生活细
节的刻划,而只是说,她更愿意把自己的笔端深深沉浸在人物的心灵之中。同时,
我们说:她就是要写心灵,也当然不是说,她只是对人物心理进行着冷静的、客观
的剖析。不!她的特点,正在于她要让她的人物也常常沉浸在她的心灵之中。我们
在作品中,不仅听到了人物的心声,而且还听到了作者的心声,她不愿把自己隐藏
在人物的背后,她愿意让你听到她与人物同行的脚步。为什么必须隐藏自己呢?我
们在这里,不是正因为听到了伴随着的作者的心声,因此,更能清晰地听到人物丰
富的心声吗?如果,我们在这里,没有强烈地感到作者心弦的拨动,那么,它就不
是《北极光》,《北极光》也就不会这样迷人了。
  也许作者曾经苦恼过: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冲突,为了构思复杂的情节苦恼过;
或者,为民渲染那被很多作家一次,再次描写过的北国风光能有另一番气象,能有
另一种拟人化的譬喻苦恼过。但是,她现在自由了,她可以自由地歌唱了,她不必
再为此苦恼。是什么原因呢?你可以说,是因为她对生活的理解更透彻了;你也可
以说,是因为她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刻了,你还可以说,是因为她对艺术掌握的更成
熟了。这一切,应该说,都是重要的原因。但是,除此,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
她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她自己的表达方式。于是,她可以自由地歌唱了!这个本来
容易流于松散的故事,在过去,也许要让作者费尽心机加以粘合的故事,现在却从
她的笔端,从她的心里潺潺地流溅出来了。这个本来容易落入俗套的风景描写,也
许虽经作者苦思冥想也不能超凡的描写,现在那一片片雪花,却变成了一个个从她
心中飞出的精灵,她们是那样自由地诉述着、传达着作者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物
的感受和思索。她们不仅成为故事的目睹者,而且成为故事的参与者了。那一片片
雪花啊!带着温暖的气息飘进我们的心灵了。……
  当然,我们说她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说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因为她还在探索,她还要发展,她还要变化,她还要创新。但是,我们应该承认,
《北极光》与别人的作品比,她确是有了自己的特点;与她过去的作品比,她确是
让你感到她舒展了自己的翅膀,张抗抗在飞翔了!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你就被她的新的风格吸引了,她是这样描写雪花的:
  “它们曾经是一滴滴细微的水珠,从广袤的大地向上升腾,满怀着净化的渴望,
却又重新被污染,然后在高空的低温下得到貌似晶莹的再生——它们从苍茫的云层
中飘飞下来,带回了当今世界上多少新奇的消息?自由自在,轻轻扬扬,多象无忧
无虑的天使……整个城市回荡着一曲无声的轻音乐,而它们,在自己创造的节奏中
兴致勃勃地舞蹈,轻快、忘我……连往日凛冽而冷酷的北方也仿佛变得温和了。”

  这场雪景的描写,确是让你感受到新的意境,它渗透着作家对生活的爱和思索;
它是诗、是哲理,也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一部序曲。它带领我们走进了作家所创造
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作者展现了一段平凡但又让你感到很不平凡的故事。
  一个姑娘象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那样,有了对象,在周围的人们看来,他们是
“门当户对”,各项条件都很合适。但是,就在他们拍摄结婚照片的顷刻之间,发
生了突然的变化,姑娘逃走了。为什么逃走?是不是出现了复杂的爱情纠葛?不是。
那么,既然他们已经认识很久。女方也很了解男方,为什么她不可以早早提出中断
关系,而却要在结婚登记以后,才突然采取逃走的行动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
为这正是这段平凡的故事而又不平凡的地方,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所作出的
独特的构思。
  这个叫做芩芩的姑娘,虽然也经过那黑云滚滚的年代,但她远离着漩涡的中心,
生活经历比较平淡,因此,她的精神世界还浮游于孩子时代受到常常影响的童话的
海洋里。她很单纯,也好幻想。于是,她和那包围着她的市侩的、庸俗的生活环境
便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可是,因为这个矛盾仅仅是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因
此她就无力去摆脱这种市侩、庸俗的生活环境对她形成的压力和包围,只能长期苦
恼、痛苦,而又长期维持着家庭和社会给她安排的她与傅云祥的关系;只是在她遇
到了费渊,而主要是遇到了曾储以后,生活为她打开了大门,使她看到了包围着她
的环境以外的世界,才使她有了真正的力量。
  作者努力要写出芩芩这个人物的独特的性格。她注意到:芩芩虽然有了行动的
力量,但她依旧还是芩芩,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只能是芩芩的方法。她的经历,她受
过的教育,都没有给予她处心积虑解决问题的能力旧常盘旋在她脑子里的童话世界
的人物和故事,只能给她从照相馆一逃了之的幼稚、可笑的方法。这一笔,确实给
人物抹上了独特的色彩,使芩芩这个单纯的、富有幻想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较深
的印象。
  应该说,整个一段,芩芩跟随傅云祥去照相馆拍照,一路上内心陷于痛苦、挣
扎的描写,是作者很不一般的构思,它显示了作者捕捉生活场景的本领。这段描写,
给了我们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在我们的周围日常喧闹着的庸人气息中,有多少灵魂
在痛苦、在挣扎,而又有多少灵魂,因为软弱而被吞噬了。
  我们说,作者把自己的笔端深深沉浸于人物的心灵之中,是形成《北极光》独
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认为也是揭示芩芩性格的最为贴切的方法。芩芩是
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是一个欢喜思索、幻想的人,是一个真诚地追求纯洁美好理想
生活的人,不写她的内心生活,不写她的心弦拨动的音乐,也就难于写出芩芩的独
特的性格。我们听到了芩芩心灵的音乐,我们好就更深地理解芩芩这个人物了。
  同时,如果没有从作者心中飞出的一片片雪花,没有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的北国
风光,那么岑芩这个有着纯洁心灵的人,也就不可能浮现于我们面前。
  为了创造芩芩这个艺术形象,作者确是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与安排,
我认为她在艺术上是成功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写芩芩这个人物,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在这人物形象里,
究竟包涵着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呢?作者确实没有什么宏大的意图,她就只是写一
个普通、平凡的人,但是一个具有纯洁心灵的人。她真诚、善良,追求着美好的理
想生活。而十年内乱却严重地破坏了这一切,现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升腾起的市
侩、庸俗的雾障,也在吞噬着它。那么,让我们青年一代身上恢复、增多一点真诚
和善良,清除、减少一点市侩和庸俗,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多么需要真诚和善良
啊!
  和芩芩相对立的傅云祥,是一个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当今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的
人物。作者没有简单地象有些文艺作品那样,把他当作丑角挪揄一番作罢,而是把
他当作普遍存在的市侩,庸俗习气的代表,进行了有力的揭示。
  十年内乱,破坏了我们的理想,破坏了我们整整一代青年,打着革命旗号的市
侩主义、庸俗习气,弥漫于整个社会,毒害着我们青年的心灵。严重的是:这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市侩主义哲学,却至今象病毒似的流传于各个角落,而
被不少人接受。甚至象傅云祥这样的年轻人,不会被社会的消极舆论所认可:是一
个不错的正派青年。
  他们日常所努力的,只是如何拉关系,走后门,占便宜、图小利,悉心经营个
人的生活,以此作为人生的目的。他们上演着悲剧而不自知,别人看着他们认为理
所当然。这种状况存在于很大一部分青年身上,难道还不值得严重关注吗?
  也许有人会说,作者写的不过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但是,我认为好就好在
这里。因为作家固然应该去发现那未被人们注意的生活现象;同时不好应该去揭示
那到处存在却又为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由此让人们看到它的实质,并照见自己的
本相吗?在这里,我感到了作者摄取生活细节的本领。
  例如一个细节,她描写傅云祥吹嘘自己:能够在照相信中拍摄彩色放大的结婚
照片,既可以陈列在橱窗之中,而又可以不化分文的高明手段,就很难触及这种人
物追逐名利的灵魂。尤其他仅仅因为可以在橱窗中摆一摆自己的尊相,便感到飘飘
然的心理,更使人感到他精神世界的空虚和渺小。
  作者没有用夸大的笔触去描写傅云祥的爱情,她只是如实地写出了俯拾既是的
傅云样式的爱情。从表面上看,他也爱得很是热烈、很会体贴;但是他并不理解对
方,他也不想理解对方,他只是为了要找一个对象,而并不是为了寻找爱情,一旦
所谓的爱情破裂了,虽然他也苦恼,但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丢了面子,无法在人面
前做人,而不是因为他失掉了爱情。我以为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为了要揭示什么爱情
问题,她无意描写什么爱情故事,她主要是通过这个侧面而揭露这种市侩式的人生
态度。但是,现在正是有很多青年,就是这样在生活的河流上飘浮着;我们的理想,
我们的未来,却再也不在他们心里占有位置。这难道不是严重的悲剧吗?
  我以为《北极光》写得最为成功的、最有深刻意义的是费渊这个人物。
  有人说,费渊犹如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是一个言谈滔滔、没有行动的人物,
也就是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的人。当然,这个比喻,也仅仅就其言行相背而言;至
于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为什么出现罗亭,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什么出现费渊,其根源,
其基础,其表现,显然是极不相同的。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费渊,是“四人帮”十年浩劫所造成的一种历史现象。
本来,他们对革命、对理想,都怀有一颗虔诚的心,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都很
幼稚,这样,也就很容易受到极左思潮的煽动、愚弄,成为野心家手中的工具。一
旦幻想破灭,便完全陷于绝望的深渊之中,从一人狂热的宗教徒式的人物,变成了
一个否定革命、否定理想、否定一切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虚无主义者,
从极左的云端掉进了右的泥坑。在这里,不象作者描写傅云祥那样,讽刺的笔触中
带着一种谐趣,而是批判的锋芒中带着一种沉重。作者痛心着我们青年的堕落,而
发出了强烈的呼救声音。作者在描写费渊的经历时,不是一般地采取平庸直叙、或
是回忆倒叙的方法,而是构思独特地通过一册照相薄的几张照片,很有概括力地表
现了他的精神面貌的急骤变化。
  这一张张平凡的照片,犹如一个个有力的历史见证。作者有时把它客观地呈现
在我们面前;有时又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当这一张张照片,从我们眼前经过时,
我们好似落进了历史的潮流,在其中浮沉、翻滚。
  一张县知青积代会的集体照片,我们仿佛看到了整整一代狂热而愚昧的青年。
当这个费渊作为青年积极分子四处汇报讲用时,正是他的父亲在监狱中被迫害致死
的日子;费渊们誓死要和旧世界作彻底的、最后的“决裂”,结果却被推进了一个
血腥的野蛮世界。
  当作者在我们面前呈现这张照片时,她没有忘了写出费渊额上